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北平的战与和,《北平无战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平和谈的意义是什么
1、首先,和谈斗争揭穿了美国和国民党假和谈的阴谋,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基本立场及为此而制定的实现真正和平的八条主张,深刻地教育了人民,包括一部分曾经幻想走中间道路的同盟者,从政治上提高和加强了统一战线。
2、其次,毛泽东提出的八项条件及《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对于分化瓦解敌人,争取局部和平解放,配合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起了重要作用。在反动统治行将崩溃之时,其内部四分五裂,人心涣散,士气沮丧,充满了失败的情绪,许多人急于找出路。《八条》及《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向他们指明了出路。这样,一方面是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威力,另方面是《八条》及《国内和平协定》强大的政治威力,这就加速了反动营垒的崩溃。当《八条》发表时,党中央即指示将《八条》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广泛宣传。谈判破裂后,毛泽东、朱德又在渡江命令中指示:“向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及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对于凡愿停止战争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者,你们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协定。”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国民党军政人员接受和平条件和率部起义者极多,最著名的有傅作义率部20万在北平接受改编;程潜、陈明仁接受《国内和平协定》,率部在湖南起义;陶峙岳、包尔汉率新疆10万军政人员归向人民,等等。这些与《八条》和《国内和平协定》的政治作用是分不开的。记得当年有个说法:八条抵得上百万军队。这样说是有道理的。
北平和平谈判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1、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渡江作战、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指日可待,全国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2、为挽回败局,依托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重整军力,伺机反扑,蒋介石决定再打“和平谈判”牌。1949年元旦,他发表了“求和”文告,提出要以保留国民政府现行宪法、法统及国军等五项内容作为和谈条件。
3、对于蒋介石的伎俩,毛泽东、周恩来看得很清楚。1月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评战犯求和》的评论,揭露蒋介石的所谓“求和”阴谋。14日又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指出蒋介石提出的条件“是继续战争的条件,不是和平的条件”。“但是,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以及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并提出了惩办战争罪犯等八项条件作为基础;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4、此时,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很快。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15日,天津解放。与此同时,蒋介石同桂系之间的矛盾也急速升温,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蒋介石不得不于21日宣布“下野”,退居幕后,由李宗仁代理总统,出面同中国共产党“和谈”,但南京政府的一切实权仍牢牢地掌握在他手中。
5、李宗仁上台后,一方面表示“政府工作目标在集中于争取和平之实现”,“中共方面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愿即开始商谈。”②另一方面企图通过谈判达到“划江而治”、建立“南北朝”的目的。
北平谈判
1、北平和平谈判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以国民政府代表团名义)于1949年4月在北平进行的停火谈判。该年4月1日,国民政府代表团自南京飞抵北平。13日至15日,双方代表团进行了实质性磋商,拟定《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于20日签字。20日,政府电告南京代表团拒绝签字。2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发起渡江战役,谈判终告失败。
2、从1948年秋至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进行。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至此,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可见当时共产党优势极大,而国民党已是强弩之末。
3、在国民党内部,以桂系为首的一些国民党地方势力,则企图利用对蒋介石的不利形势,取蒋而代之。1948年12月24日和30日,白崇禧两次致电蒋介石,要求举行和谈,实质是逦蒋下野。与此同时,程潜、张轸及河南、湖北、湖南的参政会都致电蒋介石,表达了同样的主张。以后,白崇禧还一度策划湘鄂赣豫黔“五省联盟”,促蒋下野,以李宗仁出面,代表国民党南京政府与我“和谈”。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蒋介石于1949年1月1日发出文告,称:“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保障……则我个人无复他求……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
4、此时国民党反动统治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为了挽救行将崩溃的命运,美蒋反动派又一次玩弄起假和谈的阴谋。他们企图利用和谈,欺骗全国人民,阻止人民解放军向江南进军,争取军事上的喘息时间,以便重整旗鼓,伺机反攻。
5、美国除了同国民党积极策划假和谈的阴谋外,又积极拉拢某些既同中国反动派和美国有联系,又同中国共产党有联系的中间派右翼,准备在其无法阻止的人民革命胜利后的联合政府中,形成反对派,从而使革命就此止步,或带上温和的色彩。
北平战与和剧情介绍
1948年秋季,东北战事正紧。蒋介石(盖美饰)秘令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陈逸恒饰)突袭西柏坡。毛泽东(李克俭饰)神机妙算,使偷袭失败。中共华北城工部积极策反傅作义和平起义,并同意了地下党员傅冬菊(张琳饰)回到父亲身边的请求。经过多方努力,傅作义通过冬菊向毛泽东发出和谈电报。聂荣臻(陈汕汕饰)回话希望傅派可靠代表至石家庄进一步接洽。傅犹豫不决。毛泽东电令挡住傅部海上南撤,命令华野集结断其西退。傅作义积极应战,急调部队增援张家口。战斗打响,谈判再一次搁浅。北平地下党尽力推动和谈,使傅作义打消顾虑,随着天津的解放,一份《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形成这场最先由北平地下党策动的和谈终于成功。傅作义率部起义,走上了光明之路。
2、《北平战与和》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由张前执导,陈逸恒、张琳、李克俭等主演的电视剧。
3、该剧讲述了1949年,在古都北平城内情势错综激荡、瞬息万变的时局下,共产党领导人和国民党华北守军最高指挥官傅作义在“战与和”问题上作出人心所向的抉择,赢得北平和平解放的故事。
关于北平的战与和和《北平无战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